欢迎访问洛阳能量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谜中之谜 王子朝奔楚还是居郑?王子朝奔楚节点的大发现(上)
产品展示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赵海均:四合院艺术馆两件皇家气派的“柱础”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8-29 浏览次数:1845
打印 收藏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中新国际时尚网6月9日洛阳讯(记者屈伟林通讯员李媛)如今,走进洛阳四合院古代艺术馆,在二门外的两侧,站立着一对汉白玉狮子。狮子的底座是两个青石柱础。通常,进出参观的人们一般都不会关注这两件柱础。但是,当你驻足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这两件柱础虽然默默不闻,你会由衷的感叹,这可是两件皇家气派的柱础,身份非同一般!那么,在它们的身后有着一段什麽样的故事?﹍﹍

61fdada9992f389bf08ea9a2443f3181.jpg

四合院古代艺术馆二门外柱础

  说到柱础,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什麽是柱础。通常我们所说的柱础,是中国古代建筑构件一种,俗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中国古代,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柱础,缺一不可。实际上,古代中国,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可以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同时,还可加强柱基的承压力。因此,古代建筑,无论是皇家宫殿,还是庙宇廊房,以及民间的家院、祠堂等,建筑者对础石的使用都十分的重视。对于柱础,墨子书中记载:“山云蒸,柱础润”。据宋营造法式第三卷载:“柱础,其名有六,一曰础,二曰礩,三曰舄,四曰踬,五曰磩,六曰磉,今谓之石碇”。***早的柱子应是直接“种”于地下,但为了防止柱子的移动下沉,便在柱脚的部位置一块大石头,使柱身的承载重量能均匀分布于较大面积上。后来发现埋在地下的木柱容易潮湿腐烂,因此便把石块提升至地面上,可免除柱础的腐蚀或碰损。在柱子底下承受压力的部分叫“础”,而在础与柱子之间常有“踬”的放置,以隔断毛细现象向柱子渗入的湿气,并且能于损坏时随时抽换。但我们一般所通称的“柱础”即包括以上两者。

  中国古代的建筑柱础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一、在柱下铺垫卵石,不露明;二、让础石上升到地面来,成为整个立柱的外观形象部分,但没有装饰;三、在础石上再安装柱座,础石周围加以精雕细刻进行装饰。为了坚固耐用并能隔断湿气,柱础大多以石制为主。早期亦有以横纹的木块为材料者,今鹿港三山国王庙还保留二个木制的柱础。

  在我国,建筑石制柱础的应用甚早,安阳殷墟出土的石础,可能是现今所见***早的柱础,础上已有动人的雕刻,刻下部抱膝的人像装饰,础背有槽,侧有卯,可见是将柱脚插于础石之上。南朝时亦有铜礩之使用,在战国策中有:“智作攻赵襄子,襄子之晋阳,谓张孟谈曰:‘吾城郭完,仓廪实,铜少耐何?’孟谈曰:‘臣闻董安于之治晋阳,公之室皆以黄铜为柱础,请发而用之,则有馀铜矣’”。

  对于柱础的使用,先秦时期大多用卵石做柱础。秦代已有方达1.4米整石巨柱础。到了汉朝(例:山东肥城孝堂山祠堂石柱)石柱钢礩已完全为石础取代。在汉代的石刻画像上可以看到当时柱础的式样有类似栌斗倒置的形式,也有作多层及类似覆盆的样式;其上凋有细密的花纹,而其凋刻的手法则类似于宋代的“减地平钑”的线刻表现。

  六朝佛教大昌艺术上增加了新动力,覆盆式已普遍,又有了人物、狮兽、莲瓣样式的柱础。从大同出土的北魏太和八年司马金龙墓中的柱础看,当时石雕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唐代雕有莲瓣的覆盆式柱础***为流行。宋代对柱础形制已有具体规定,《营造法式》中这样写道:“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谓柱径二尺即础方四尺之类。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

  关于柱础的雕饰,宋《营造法式》也有说明:“其所造花纹制度有十一品:一曰海石棉花;二曰宝相花;三曰牡丹花;四曰蕙草;五曰方文;六曰水浪;七曰宝山;八曰宝阶;九曰铺地莲花;十曰仰覆莲花;十一曰宝装莲花。或于花纹之间,间以龙、凤、狮兽以及化生之类者,随其所宜分布用之”。

  明清,柱础的形制和雕饰更加丰富,制作工艺已达到极高水平。却多了些繁缛及程式化,少了些气势和精神。形制除上述外还有鼓形、瓶形、兽形、六面锤形等多种。雕饰图案以龙凤云水为母题,或以百狮飞鹤为主体,结合宗教装饰图案的佛家八宝(***、法螺、白盖、莲花、盘长、宝瓶、宝伞、金鱼);民间八宝(宝珠、古钱、玉磬、犀角、珊瑚、灵芝、银锭、方胜);道家八宝(鱼鼓、玉笛、宝剑、葫芦、药篮、紫板、芭蕉、荷花)以及花鸟虫等。另外还有琴棋书画,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数百种之多。雕刻手法上善于把高浮雕、浅浮雕、透雕与圆雕相结合,装饰性与写实性相比衬,使装饰作用与独立欣赏价值相统一,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展现出了屋主人的情操和愿望。

  四合院古代艺术馆二门外的这两件柱础,其造型简洁,但气势非同寻常,究竟来自何处?

  曾在洛阳文物局工作多年,后任洛阳博物馆书记馆长的周加申介绍,四合院原是迁建的吴佩孚司令部及参谋部。而吴佩孚的司令部原为***初年袁世凯兴建的洛阳兵营的一部分。1914年,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了实现其武力统一中国的愿望,在距老城西2.5公里处兴建兵营,当时被人称为“西工地”,后人简称“西工”。1920年吴佩孚进驻洛阳后对兵营进行了大规模扩建,面积有1万余亩,房屋增加到1万余间。袁世凯兴建和吴佩孚扩建的兵营的位置东部基本位于隋唐洛阳城的皇城遗址上。

  袁世凯兴建和吴佩孚扩建的兵营出土了不少古代的文物和遗迹,其中包括这两件柱础。王光辉是吴佩孚司令部参谋部的复建者,也是洛阳眼的发明者,还是四合院古代艺术馆的创建者。据王光辉用洛阳眼对这两件柱础的年代检测,这两件柱础的年代在唐高宗和武则天年间。也就是说,这两件柱础不是在杨广修建隋唐洛阳城时所用所造,而是在其后。

  唐高宗后期及武则天执政时期,在隋唐洛阳城大兴土木,修建了名堂、天堂等天字号工程。这两件柱础应该是其工程(极有可能是天堂工程)所造所用。经和西安唐大明宫的柱础比对,四合院古代艺术馆的这两件柱础从造型及大小基本一致。建设唐大明宫的计划是在唐太宗末年,但真正建设是在唐高宗在位期间。

  隋唐洛阳城名堂的建设是在公元688年(垂拱四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之后不久,在明堂的北面,武则天又命薛怀义造了一座天堂。史料记载,天堂共五层,它比明堂高得多,在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全景。天堂、明堂,构成了洛阳城辉煌壮丽的景观,象征着***的财富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代表了唐朝建筑技术的杰出成就。

  天堂是宫城内的一座重要宫殿,是武则天的礼佛堂。文献记载:“初,明堂既成,太后命僧薛怀义作夹纻大像,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构天堂以贮之。堂始构,为风所摧,更构之,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藏为之耗竭。”天堂有多高,《资治通鉴》中给出了相对具体的描述:即天堂高五层,且第三层已经高于明堂。现有文献认为明堂的高度在90米左右,以此计算,天堂的高度至少应该在150米以上。

  天堂内佛像的高度和天堂内的佛像的造型,史料没作具体描述。但据“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我们可以想象这尊佛像的高度非同寻常。遗憾的是,公元695年,失宠的薛怀义放了一把火,将这座能与如今摩天大楼比肩的巍峨建筑付之一炬,从建成到烧毁,它的寿命仅有7年。之后,地上之物荡然无存,地下柱础安然无恙!

7398ccbe22509afd75b55e446e333b33.jpg

bef1babd71d735ed3e40bacc6bae7481.jpg

  四合院古代艺术馆二门前的两件柱础,极有可能是当年天堂的柱础。它在***初年袁世凯兴建洛阳兵营时出土,在袁世凯扩建兵营修建司令部和参谋部时被利用。在四合院复建时被置于二门外。一千三百多年过去,物是人非!

联系人:王先生 电话: 13503882777 微信:wgh0066 地址:洛阳市老城区王城大道27号(四合院内)查看详情 +

Copyright © 2017 洛阳能量场电子 版权所有
联系人:王先生电话: 13503882777 微信:wgh0066 地址:洛阳市老城区王城大道27号(四合院内)
技术支持:青峰网络 备案号:豫ICP备17041037号-1